分享精品高考语文资源

打造优质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距2018年高考还有 [ ] 天
2006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2008-6-8
来源:未知
点击数:  2559        作者:未知
  •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本卷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落笔/落照 剥削/瘦削不堪 靡靡之音/风靡一时

    B.刹那/古刹 累赘/果实累累 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C.佣工/佣金 攒射/万头攒动 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D.殷红/殷切 绰约/绰绰有余 擢发难数/数典忘祖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册封 倜傥 至高无上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B.骁勇 阑珊 变幻莫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宣泄 串通 惮精竭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D.历练 彪柄 见微知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②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 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 ,这都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淀 精妙绝伦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淀 完美无缺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聚 完美无缺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聚 精妙绝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为本市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也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

    B.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C.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D.如果把天津建卫600年比作一部恢弘的史诗,那么三岔河口就是这部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一7题。

    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求发展、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这一概念的雏形是由美国学者赫钦斯提出的。1968年他在《学习化社会》一书中提出的学习化社会理想,浸透着他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是对当时教育上国家主义、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等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批判性回应。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的报告,采纳了赫钦斯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教育革新的“根本方向”。较之赫钦斯对学习化社会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的理解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1986年,著名教育学者胡森的《再论学习型社会》,将“终身学习”看成是继续教育的一个主题,以应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失业以及“知识爆炸”等带来的挑战。这些论述进一步提升了学习型社会概念在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方面的影响力。这种从教育与变革社会的关系出发来看待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再次得到强调,认为终身教育是适应职业生活和个人发展的节奏和阶段的条件。该书还使用了胡森所创制的“教育社会”的概念,突出每个人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有要学的东西和要做的事情,强调现代教育传播手段、职业生活、丈化与娱乐活动的教育潜力,畅想“每一个人轮流当教员和学员”。

    1998年,兰森教授在《处在学习型社会》一书中,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需要了解其自身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社会,一个需要了解其教育方式的社会,一个全员参与学习的社会,一个学会民主地改变学习条件的社会。他认为,学习型社会就是一个快速改变的社会,他把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来看待,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末对学习型社会的新认识。

    5.下列对“教育社会”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社会能够满足每个人为适应生活而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的需求。

    B.每个人都可以当教员,但首先需要当学员。

    C.学习可以通过各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

    D.现代教育传播手段、文化娱乐活动等发挥出比以往更大的教育作用。

    6.不同时期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1968年,《学习化社会》一书提出的“学习化社会”的理想,包含着对当时教育上的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批判。

    B.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把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和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C. 1986年,胡森从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等方面认识学习型社会,将继续教育的主题归结为终身学习。

    D.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采用胡森的“教育社会”的概念,强调学习型社会应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促进人的终身学习。

    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赫钦斯以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提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对社会现实采取超然的态度。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鉴于当时的教育未能与社会相结合,从而提倡教育革新。

    C.胡森面对“知识爆炸”等对社会的挑战,提出要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社会变革。

    D.兰森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把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一10题。

    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水深4-6公里的深海盆的海底,在东太平洋的克拉里吊断裂带与克里帕顿断裂带之间储量特别大,大约平均每平方米100会斤以上,总量估计可达30亿~50亿吨。锰结核是一种 。它外形浑圆,一般是褐色的,往往以贝壳、珊瑚、鱼牙、鱼骨为核心,其他物质成层状生长,包裹核心,含有锰、铁、铜等20多种金属元素。到目前为止,关于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有多种说法。早期比较流行的是,大陆或岛屿上岩石风化后分解出的金属离子,被风或河流带入海洋。后来也有人提出,是海底火山、海底风化和水溶液为它提供了所需的金属元素。海水本身是盐类溶液,也可能是最重要的金属元素供应源。宇宙尘埃等外空物质也能形成锰结核的元素供应源。近年来,海底多金属矿泉被大量发现,有人提出可能这些矿泉带来的矿物质才是锰结核形成的基本物质基础。

    在深水环境下,锰结核不停地生长,单体锰结核生长速度极慢,可全世界的锰结核增长总量十分可观。科学家枯计,太平洋的锰结核一年之内生长的铜就可供世界用3年!

    关于锰结核的生长机理,存在着较大的分竣。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假说:一是自生化学沉积说,认为海底的PH值增高时,氢氧化铁会围绕一个核心沉淀,这种沉淀物可吸附锰离子并产生催化作用,促使二氧化锰不断生成。二是生物成因说,它的理论根据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锰结核的表面和内部细微构造时,发现结核表面有很多由底栖微生物形成的空管和微窟窿,当其形成管子时,摄取了大量的微结核于壳内。三是火山活动说,认为火山爆发喷发出大量气体,伴随着锰、铁、铜及其他微量金属,这些金属进入海水中后,沉淀出铁的含水氧化物,使锰和其他金属经过氧化富集、沉淀,形成锰结核。

    现在已经估计出,锰结核大约每千年生长1李米,有的甚至每万年生长1毫米,其生长速度远远低于海底沉积物的堆积速度。可是为什么锰结核没有被厚厚的海洋沉积物理起来,还有待于人类去发掘。

    8.根据上下文,下列对“锰结核”的解释,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海中生物残骸为核心、其他物质层状堆积形成的矿石

    B.火山爆发喷发出的含金属元素的气体的凝结物

    C.表层含有大量二氧化锰、氢氧化铁等物质的沉淀物

    D.含有丰富的锰、铁、铜等金属元素的海底团块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锰结核一般是褐色的,在锰结核的“核”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层包裹一层,外形浑圆。

    B.锰结核含有锰、铁等20多种金属元素,它的表面有许多由底栖微生物形成的空管和微窟窿。

    C.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是大陆或岛屿的岩石、海底火山喷发的气体、本身是盐类溶液的海水以及宇宙尘埃等。

    D.锰结核的年增长总量非常大,但就单体的锰结核增长速度看,非常缓慢,远远低于海底沉积物的堆积速度。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A.海中的氢氧化铁围绕一个核心沉淀,当海底的PH值增高时,能促使二氧化锰的生成,并最终形成锰结核。

    B.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深海盆的海底,这与其金属元素供应源和生长机理密切相关。

    C.海底火山爆发喷出的炽热气体,能将海中的锰、铁、铜及其他微量金属析出,形成锰结核。

    D.锰结核的生长速度不同,体积大小不一,彼此相差很大,因此无法估计锰结核的年生长量。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怕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 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询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愉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怕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迫洛阳 迫:逼迫

    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

    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美好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大欢喜( )

    A.恂乃戮之于市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B.询遣谷崇以状闻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卿今为吾行也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3.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 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② 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③ 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人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④ 询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⑤ 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⑥ 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1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作河内太守。

    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

    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本卷共11小题。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译文:

    (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

    译文:

    (3)令欲降之西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译文:

    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

    凉州词注(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17.请在横线上补写所引词作的句子。(4分)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是菊花,在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看来“ , ,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而在革命领袖毛泽东笔下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 。(《采桑子·重阳》)。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一21题。

    造 心 毕淑敏

    蜜蜂会造蜂巢。蚂蚁会造蚁穴。人会造房屋,机器,造美丽的艺术品和动听的歌。但是,对于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自己的心,谁是它的建造者?

    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

    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有的心是用丝绸造的,柔滑飘逸。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莹脆薄。有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锋利多刺。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有的心是用红土造的,粗糙朴素。有的心是用黄连造的,苦楚不堪。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谎言造的,百孔千疮。有的心是用尸骸造的,腐恶熏天。有的心是用眼镜蛇唾液造的,剧毒凶残。

    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电光石火。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一滩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杂乱无章。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一朵绣花枕头内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心界的水货。

    心的边疆,可以造的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颠覆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的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心的规模,也可能缩得很小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一丝雨,就把它淹没了。一缕风,就把它粉碎了。一句流言,就让它痛不欲生。一个阴谋,就置它万劫不复。

    心可以很硬,超过人世间已知的任何一款金属。心可以很软,如泣如诉如绢如帛。心可以很韧,千百次的折损委屈,依旧平整如初。心可以很脆,一个不小心,顿时香消玉碎。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夜狭路相逢。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简陋的心,很易横遭伤害一蹶不振,也许从此破罐破摔,再无生机。没有自我康复本领的心灵,是不设防的大门。一汪小伤,便漏尽全身膏血。一星火药,烧毁绵延的城堡。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造心当然免不了失败,也很可能会推倒重来。不必气馁,但也不可过于大意。因为心灵的本质,是一种缓慢而精细的物体,太多的揉搓,会破坏它的灵性与感动。

    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会有台风,会有巨涛。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选自《百年中国性灵散文》,有删节)

    18.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三、四段主要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6分)

    第三段:

    第四段:

    19.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4分)

    答:

    20.文中说“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又说“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说法的异同?(4分)

    答:

    21.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开头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以蜜蜂造巢、蚂蚁造穴起兴,引出人类要塑造美好心灵的话题。

    B.“心可以很硬”这一段运用了比喻、排比、借代、夸张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C.“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这里的“心”指人的精神世界,包含品格、智慧、情操等在文中的意思是说人的精神决定的成就。

    D.结尾以船喻心,以下水远航象征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喻指美好的心灵可以使人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

    E.本文意象新奇、联想丰富、文笔灵动,是一篇优美的富有哲理的散文。

    答:【 】【 】

    六、(12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三个适于评价“约旦河”、“盐海”的成语。(3分)

    约旦河滚滚注入盐海。盐海对约旦河说:“你整天奔波,活得太累了吧?什么时候你也能像我一样舒服地徜徉在柔和之中,犹如富贵太太靠在沙发里一样?”约旦河答道:“想永远保持新鲜,就不能整日躺在那里做梦!”若干年后,约旦河依然年轻秀美;而盐海呢,人们给它取了一个绰号,名叫“死海”。

    答:

    23.请将下面的译文改写成三个短句。(3分)

    传统的现代派绘画——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抽象艺术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24.请为你班方队撰写一段校运动会入场式上经过主席台时的解说词。(6分)

    【要求】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及其相关的信息,不超过80字。

     

    七、(60分)

    25.《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一所向往的前景。

    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60分)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试题详解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 【答案】A

    【解析】(A落笔/落照 都读(luò)剥削/瘦削不堪都读(xuē) 靡靡之音/风靡一时都读(mǐ) B.刹那(chà)/古刹都读(chà)累赘/果实累累都读(léi)强弩之末读(qiáng)强人所难读(qiǎng)  C.佣工(yōng)/佣金(yòng)攒射/万头攒动都读(cuán) 解甲归田/解囊相助都读(jiě) D.殷红读(yān)殷切 读(yīn)绰约/绰绰有余都读(chuò)擢发难数/数典忘祖都读(shǔ))

    2. 【答案】B

    【解析】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C. 殚精竭虑 D.彪炳

    3. 【答案】C

    【解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般可用作表示爱情的坚贞不渝和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 积聚:聚集,于原文语意符合。积淀:聚集沉淀。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句中强调的是完善美好。精妙绝伦:精细美妙,无与伦比。

    4. 【答案】A

    【解析】B项“衡量”与“标志”搭配不当。C缺少主语。D“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搭配不当

    二、(共18分,每小题3分)

    5.【答案】B

    【解析】B项错在文中并没有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当教员前首先需要当学员,而是说“每一个人轮流当教员和学员”。

    6.【答案】C

    【解析】文中第二段讲胡森是从教育变革社会的关系出发来认识和看待学习型社会,把终身学习看成是继续教育的一个主题,故C项表述与原文不符。

    7.【答案】D

    【解析】A项错误是因为还透着他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而不是以这种“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来提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B项错在“鉴于当时的教育未能与社会相结合”处,应是“教育应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现实结

    合在一起”。C项错是因为为应对“知识爆炸”等挑战,胡森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不是终身教育”的理念。

    8.【答案】D

    【解析】A项以“生物残骸”为核心的说法不准确,“矿石”的定性也不妥当,所以A错。B项“火山爆发喷发形成”只是一种推测所以B错。C项观点也是一种假说,用来作解释不妥当。D项紧扣“锰结核”三字来进行解说,客现平实,不把未成定论的东西作为自己的观点,所以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根据作者的观点,C项所列各项都是假说,但除以上原因外,近年来海底多金属矿泉被大量发现,也被人认为可能是这些矿泉带来的矿物质是锰结核形成的基本物质基础。

    10.【答案】B

    【解析】A项说法片面,且只是一种假说。C项原文说这些金属进入海水中后,沉淀出铁的含水氧化物,并没有说能将海中的锰、铁等金属析出。D.文中末段已交代现在已估计出锰结核的年生长量。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答案】A

    【解析】“迫”应解释为接近。

    12.【答案】B

    【解析】B项“以”均为介词,可译作“把”。A项前一个“乃”为“竟然”的意思。后一个“乃”为“于是”的意思。C项前一个“为”,是介词,可译作“替”,后一个“为”是动词,可译为“做”。D项前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是加强肯定语气的副词,可译作“一定”。

    13.【答案】D

    【解析】①句表现他执法严正的品格。②⑤句表现他胸襟开阔的美德。

    14.【答案】C

    【解析】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不是因一己之利,而是一种策略,以此来威慑高峻,使其早降。

    四、(18分)

    15. (9分)

    (l)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 “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2)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

    (3)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16.(5分)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17.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五、(18分)

    18.(6分)

    材料不同,心有不同,造心应选好的材料。

    方法态度不同,造就不同的心;造心应有好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

    19.(4分)

    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20( 4分)

    两者强调我手造我心。前者说,造心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后者说,造心应有正确的目标且严肃认真。

    21.(4分)【答案】BC

    【解析】B项,该段没有使作借代修辞手法。C“人的精神决定人的成就” 过于武断绝对。

    六、(12分)

    22. (3分)

    如:自强不息 苟且偷安 流水不腐

    23.(3分)

    ① 传统的现代派绘画是抽象艺术。

    ② 它是由毕加索、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方式发展起来的。

    ③ 它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24.(略)

    七、(60分)

    25.(略)

    【参考译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世代都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大姓人家。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内,可是更始皇帝的大司马朱鲔等人重兵据守在洛阳。光武帝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宁河内的人?”邓禹说:“从前汉高祖任命萧何在关中防守,最终成就了帝业。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向北通到上党,向南接近洛阳。寇恂文武兼备,有统帅之才,派遣守河内的人非他莫属。”于是授寇恂河内太守职,掌管大将军事务。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他的部将在颖川杀人,寇恂捉到行凶者将其押在狱中。当时为万事创办待兴之时,军营中犯了法纪,大多情况是对犯法者宽容而不追究,寇他竞然在集市中杀了行凶者。贾复认为这是个让他感到耻辱的事情,回过头路过颖川,对左右人说:“我和寇恂共同做将领,可现在被他所侮辱,大丈夫中哪有心怀怨忿而不马上决断的人呢?如今要见到寇恂,必定亲手用剑杀死他!”寇恂知道了他的意图后,不想和他相见。谷崇说:“我,是个将领,请让我能够带剑陪侍在你身边。一旦有变故,我足以为你挺身而 出。”寇恂说:“不要这样。从前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屈从于廉颇的原因是为了国家啊。小小的赵国,尚且有这种重义之人,我怎能忘记这种大义呢?”于是命令部下准备好供应军队的用具,储备好美酒,执金吾的军队一入界,让他们一个人得到两个人能享有的酒饭的款待。寇恂于是在道中迎候,口说有病而回去了。贾复率兵想追击他,可手下的官吏士卒都醉了,于是就这样走过了他的治界。寇恂派谷崇把情况向上汇报,皇帝于是征召寇恂,寇恂到了以后,发现贾复先在那儿坐着,想起身回避,皇帝说:“天下没有平定,两虎怎能私自相斗?现天我要把你们分开。”于是两人共坐同饮,极尽欢乐。

    高峻据守高平,害怕被杀而坚决死守,大将军职奔等人围攻他,一年也没攻下来。建武十年,皇帝商议派使臣招降他,就对寇恂说:“你现在替我前去招降。如果高峻不马上投降,你就带领耿奔等五营兵力去攻击他。”寇恂捧着玺书走到第一城时,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城拜谒,行推辞礼,表示不屈服。寇恂发怒,将要杀死皇甫文,众将功谏说:“高峻有精兵万人.大多带有强努,连年攻克不下,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寇恂不答应,就杀了他。派他的副手回去告诉高峻说:“军师无礼,已经杀了他了。想投降,赶快降;不想降,就固守。”高峻惶恐不安,当天就开城门投降。众将都来贺喜,趁机问:“请问你杀掉高峻的使者并且使他率城投降,为什么呢中。”寇筒说:“皇甫文,高峻的心腹人呀,是给高峻出谋划策的呀。现在到来,态度推辞不屈从,一定无投降心。成全他那么他就会得计,杀了他高峻便吓破了胆,他就会投降。”众将都说:“我们确实比不上你呀。”

    寇构学问深品行好,在朝廷名声很响,所得的俸金.多多地施给朋友、故人以及跟从自己的官吏士兵。常说:“我依靠着你们才达到现在这个地步,难道我能独享这些东西吗。”当时的人把他归于仁厚的长者一类人,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建武十二年去世,谥号是威侯。

精彩分类
互动交流

© 2007-2017  高考语文网备案辽ICP备08005471号 

友情链接:辽宁省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