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精品高考语文资源

打造优质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距2018年高考还有 [ ] 天
2008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
2008-6-8
来源:未知
点击数:  9093        作者:未知
  • 语 文
    广东佛山高明 高勇
    一、基础部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卓(zhuō)著 质(zhǐ)量 褒(bǒo)义词 因噎(yē)废食
    B.比较(jiào) 恫吓(hè) 着(zhuó)重号 熠熠(yì)生辉
    C.处(chù)理 恪(kè)守 瞭(liào)望哨 刚愎(bì)自用
    D.供(gōng)应 参与(yǔ) 骨(gǔ)子里 装聋(lóng)作哑
    1、【答案】B
    【答案解析】ACD三项中均有错误,下边各项中的注音为纠正后的正确读音。A. 卓 (zhuó) 著 质(zhì)量 褒(bāo)义词 C. 处 (chǔ) 理 瞭 (liào) 望哨 D. 参与(yù)
    【命题思路】:本题的考查点是“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主要考查常用字的准确读音,如卓 (zhuó) 著、质(zhì)量、褒(bāo)义词 瞭 (liào) 望哨、参与(yù),都是声调出现错误。另外,也考查了一个多音字“处”,处 (chǔ) 理,还有一个常见音“chù”。湖北省今年的这道考题,提醒我们,一些地方习惯性发音不准的字,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及时更正,提高普通话水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鹄之志 如愿以偿 一偏概全 归纳演译
    B.冥思苦想 自行其事 风姿潇洒 烟波浩荡
    C.气喘吁吁 相辅相成 匪夷所思 安分守己
    D.蛊惑人心 一愁莫展 鼎力相助 面容安详
    2、【答案】C 
    【答案解析】 A.“归纳演译”应该是“归纳演绎” B.“自行其事”应该是“自行其是”D.“一愁莫展”应该是“一筹莫展”
    【命题思路】:本题的考查点是“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主要考查“形似字”的辨析,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偏旁的变化推测字的含义进而掌握它的运用方法。本题还涉及到两种情况需要注意:一是同义异形词,B项中“丰姿潇洒”也可写作“风姿潇洒”;二是音近形异词,A项中的“归纳演译(绎)”,B中的“各行其事(是)”,D项中的“一愁(筹)莫展”。注意到这两点就可越过命题陷阱作出正确的选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
    B.王宝强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成功地扮演了胸无城府、朴实憨厚的傻根这一角色。
    C.双塔镇医生王东东为了敛财,公然宣称注射他的免疫球蛋白即可预防EV71疫病。
    D.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3、【答案】A
    【答案解析】“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句中应用“不由自主”。 “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宣称”:公开地用语言、文字表示。 “耿耿于怀”: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
    【命题思路】:本题的考查点是“正确使用词语”,主要从词语适用对象、感情色彩和词义角度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目的在于告诫学生对于词语,除了准确掌握其含义之外,还要掌握某些成语的褒贬色彩,进而了解它的适用对象,做到运用准确、得体。A中“情不自禁”对象主要用于感情,不用来形容动作“颤抖”。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见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C.艾滋病(AIDS)是一种传染病,其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侵入人体后,使人体丧失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D.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
    4、【答案】C 
    【答案解析】A项中的“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错,数字减少、缩小,只能用分数、百分数,不能用倍数。 B项属于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不管---都”领起的内容,都从属于“他”,“他”提到前边才合适; D项属于不合逻辑。“拚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可将“体育”改成“文体”。

    【命题思路】本题的考查点是“辨析病句”,主要考查了数据的不规范使用、语序错误、分类不合乎逻辑几种病型。数字增大可以用“倍数”,减少、缩小只能用分数、百分数表示,这也是日常表达中常常可以见到的类型。关联词语使用中,主语是放在关联词语前还是放在它们后边,也常见错误。主语总领全句,前后都是同一个对象时,主语放在前边;前后不一致时,分别放在相关的关联词后边。分类不合逻辑也是常见病型。这类题只要把握住不同类型不能“混居”,就容易发现并修正了。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
    D.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我……”她一阵心酸,写不下去了。

    5、【答案】D
    【答案解析】:A项中一句话中有了两个冒号,造成关系不明,层次混乱。“两个主题” 后的冒号可以改成逗号。 B项句末句号应该在引号外,总管全句。 C项“扶贫吗”后边要用“?”“哈哈”后边可以使用感叹号。
    【命题思路】:该题主要考查了冒号、问号、引号的用法。冒号在使用中,不能乱用,一个分句中,不要出现两个冒号,否则容易造成两级解说,关系混乱。引号涉及到句末点号的准确使用,完全引用时句末句号才能放在引号内,部分引用时只能放在引号外,总管全句。这也是高考标点常考的类型。问号的考查,在近几年也多次受到青睐,就是在我们的学生习作中很容易见到。连续发问,属于同一话题的,只需要在最后一问结束后打上问号。在平时的使用中也需要注意这几种常见错误类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湿地通常具备三个要素:水成土、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耐湿生物或水生生物(尤其是植物)。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的,仅指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地带的湿地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形成整体,这有利于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的内陆湿地,属于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建成的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属于人工湿地。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另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滥,还在入海处的墨西哥湾形成一个面积20000平方千米的无氧区。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导致入海径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办法是在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得到认可。
    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要有具体目标,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作为鸟类或鱼类栖息地的湿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以水文调节为目的的湿地建设,重在加强湿地的滞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的湿地建设,则更应重视优美环境的营造。当然,各类湿地生态的构建在承担主要功能的同时,完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
    6.下列对“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湿地指长期被静止或流动的水体覆盖的地域,如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
    B.湿地中的人工湿地有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
    C.湿地通常被认为是指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只是对湿地的一种狭义理解。
    D.湿地中的水体与湿地的其他组成部分难以分割,共同构成了湿地整体的生态系统。
    【答案】A
    【答案解析】文中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A项中“长期”与文中“长久的或暂时”的表述有误。其它项叙述与文中信息相符。
    【命题思路】:该题主要是考查科技文“关键词语或概念的理解”。A项错误属于故意混淆概念特征,丢弃信息,造成概念理解上的偏差。

    7.下列对“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环境独特的湿地,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家园”,也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B.自然资源丰富的湿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物资,如食物、饮水、能源等。
    C.生态系统完善的湿地,就像一块天然“海绵”,既有很大的蓄水量和很快的蓄水速度,又能将水慢慢排出。
    D.生物构成多样的湿地,可以利用生物自身的功能有效降解和转化有毒物质,因而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答案】B
    【答案解析】B项中“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物资”的表述有误。文中的相关意思是“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等。“所有”一词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命题思路】这道考题主要是考查对文章信息把握的准确度。尤其是在信息把握和筛选过程中,既不可以偏概全,也不可缩小范围。凡是在转述文章信息时,对选项里边的“部分”“有时”“全部”“所有”之类的词,要特别小心,否则就容易在上边犯错误了。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湿地面积的锐减,将会对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安全构成威胁,带来严重的后果。
    B.捕捞和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的减弱。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染。
    D.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必须要有具体的目标。

    【答案】A
    【答案解析】B项中“捕捞和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的表述不准确,文章中“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扩大了判断范围。 C项“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染”中的“必然”太过武断,原文的准确表述是“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主要是强调“湿地蓄洪功能下降” D项“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言过其实,原意是 “ 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要有具体目标,因‘地’制宜。”
    【命题思路】这一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信息表述的准确把握。从湿地适度捕捞、采挖动植物是可以的,而是不能“过度” 捕捞、采挖。“不尽相同”和“完全不同”也有区别。判定这类信息,关键是看归纳得是否合乎范围、分寸。注意这些易设置陷阱的机俩,是迅速做好这类题的捷径。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
    B.人类应当汲取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牺牲湿地的教训,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
    C.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
    D.只有着眼于全面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各类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才会真正有效。
    9、【答案】D
    【答案解析】A项“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错误,原文只说“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而我国人口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数,人均湿地会大大下降。 B项“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错,人类对湿地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只是不能“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 C项中“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言过其实,文中信息是“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从加点的词语,可以比较出。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龙渊义塾记
    [明]宋 濂
    龙渊即龙泉,避诏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一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敝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都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围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已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
    10.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卜地官山之阴 卜地:选择地点
    B.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 受业:传授学业
    C.俾无有所与 俾:使
    D.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 植:培植

    【答案】B
    【答案解析】“受业”:接受学业学习。
    【命题思路】根据文段阅读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章君办学之义举的一组是
    ①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 ②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
    ③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④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
    ⑤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⑥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答案】D
    【答案解析】 ①属于章君谋划的内容, ②是章君的困惑, ⑥属于章君传承祖辈美德, 这三项不是章君的办学义举。
    【命题思路】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后,筛选信息的能力。这样的题关键在于抓住考查点——信息筛选点,如这题中的“办学义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君秉承先辈遗志,设法筹资,在陈京兄弟的帮助下创办了龙渊义塾。
    B.章君订立了义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有专人负责财务,一年结算两次。
    C.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
    D.章君的办学举动得到了官府的支持,本文作者也希望义塾能一直办下去。

    12、【答案】C
    【答案解析】C项中“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错,应是“章君担心后任的官员不能继续坚持执行(免税政策)”。
    【命题思路】这道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根据具体语境和全文的把握,推测句子隐含的信息。
    【参考译文】
    龙 渊 义 塾 记
    明  宋濂

    龙渊也就是龙泉,为避唐朝皇帝李渊名讳更改成现在这个名字。相传这个地方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至今还有溪水名叫剑溪的在那里。这里山高河险,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很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乡间子弟没有上学的地方。章君的祖辈曾经把这事当作一块心病,后来谋划创立桂山、仙岩两处书院,因为没有土地、田园、房屋等不动产,不久都废弃了。章君非常痛心这件事,和众人商议说:“没有田产就没有书院了,怎么可以呢?”于是节约常日的花销,而用节余的钱财购买田产达一百五十亩。他妻子家的人陈京兄弟听说了这件事,用曾祖父适斋先生索尼留下的二百三一亩多地为他提供支助。章君曰:“我的事情成了!”于是择地官山险要的地方,创立了燕居来供奉先圣孔子,先师颜回享受配祀,春秋持菜祀先师。后来又开辟了正义堂,每月月初、十五日则鸣鼓,聚集众多贤士来约束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关系。在书院前建造大门,上书“龙渊义塾”,用砖铺筑道路,是东西通达。书院四周灌木丛生,修竹林立,前后蔽荫,亭亭如盖十分繁茂的样子。

    每年聘请品行端正的人士来作讲师。众多学生学业长进者,每月有奖赏;才学出众家境贫寒的,则资助他以成学业;那些不能遵循教导的,就惩罚他们。田赋的出入收支,掌管书塾的临时务全由他们负责。每天的用度都有记载,一月一考查盈亏,每年两次一轧账,有节余的就另外存贮起来,更多的置地以扩充产业。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等到他们长大了,就到龙渊学习。这就是大致的情况。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听说了这事非常赞赏他的义举,在郡内下令免除他法律规定的徭役,使他们没有什么要上缴的。章君后来列出了这些条款;按条依序刻写在石碑上,又担心后人不能够坚持执行到底,就派人请我写下了这篇记。
    那些古代修建书塾的人,虽然在学校规模上有大小的的不同,而在引导民众走正派、匡正世风上都是一致的啊。章君在这方面有所见解,不效仿世俗聚集财富吝惜家产来作为自家殷实的策略,于是建书塾聘请老师,以便能够继承先辈的美善之道,他志向高远,功勋广大。陈京兄弟乐善好义,来助他成就事业,如若不是来到书塾这浸润人的地方,哪里又能做到这地步呢?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去在人们中间生出是非而引发争端,不去培植朋党相互比试互见高低,大概就不会辜负章君的意思了。如果真能这样,章君的书塾就能够代代相传,让后人受用无穷了。(选自《文宪集》,有删改)

    四、译文赏鉴(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3分)

    (2)石华、象溪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3分)

    (3)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4)

    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 江 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答案】(1)(4分)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4分)
    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答案解析】(1)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解答此题,要借助背景理解全词,从而理解诗歌形象。根据背景资料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提示: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因为“无端良匠画形容”,作者“如今方表名踪”,极具幽默、诙谐的韵味。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则把作者虽未及第却毫不自卑的志存高远、自信乐观,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2)①“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借“夕阳红”表现自己了的自信、憧憬,有一种大器晚成的欣慰在里边。
    ②沧海桑田,历史演变。《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中的“夕阳红”,它象征的就是历史不断的更替变化。

    15.填空。(6分)
    (1)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 ①__”;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②__”;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 ③__”;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 ④__”。
    (2)《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 ⑤__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名作。
    (3)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 _⑥__》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答案】
    (1) ①恐美人之迟暮 ②朝如青丝暮成雪 ③老病有孤舟 ④羡长江之无穷(2)史铁生(3)《人间戏剧》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季羡林
    ①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
    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④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德满都,明目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钻研探讨。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国的首都来对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料。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我眼前是由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爱的,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
    ⑤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内容。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些东西的模糊性。承认这个事实,对研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
    ⑥在大自然中怎样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东西更多。连审美观念也不例外。有很多东西,在很多时候,朦胧模糊反而更显得美。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在这里,观赏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让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纵横六合,神驰于无何有之乡,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样子,它立刻就成了什么样子,比那些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要好得多,而且绝对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⑦我的幻想飞腾,忽然想到了这一切。我自诧是神来之笔,我简直陶醉在这些幻象中了。这时窗外的雾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对它的赞扬。它无法说话,只是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弥漫于天地之间。(《中华散文珍藏本从书?季羡林卷》)
    16.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主要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4分)
    ⑴雾的主要特点:模糊性和遮蔽性
    ⑵细节描写的艺术表达作用:①为了突出雾的特点;②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③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

    17.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字。(3分)
    在社会生活和科学中都有模糊性。
    18.“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根据第⑥自然段的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5分)
    ①因为朦胧模糊的东西有时反而更美。
    ②因为模糊的东西比清晰的东西更能激发观赏者自由的想像,从而增强审美情趣。

    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①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
    ②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
    ③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④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六、语言运用(12分)
    20.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4分)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闯人家里祝寿时候的慢头。
    点评:

    例:坟墓像馒头的比喻,把贫与富、死与生的尖锐对立揭示得多么深刻、多么意味深长啊!
    21.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采 莲 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 
    镜头四: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
    没想到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
    22.学校筹办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的宣传专刊,请为此专刊拟写一个通栏标题。要求:①采用对偶句式,且上下句分别含有“点燃激情”和“传递梦想”的字样;②每句字数在15-25字之间。(4分)
    上句: 
    下句:

    例:点燃激情看激情的火焰驾祥云登珠峰照耀千山万水
    传递梦想愿梦想的金凤载和谐伴嫦娥飞越四海五洲

    七、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附作文题点评:
       一个有成就的人一定是一个擅长总结,经常反思的人;同样,一个伟大民族也是善于反省自身的民族。判定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是伟大还是渺小,是卑微还是高尚,是前途远大还是前途渺茫,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要看这个人或民族有无自我审视、自我反省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往往体现在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或一个民族的日常行为之中。
       湖北卷今年的命题作文材料简洁,启发性强,重在引导考生进行内心反省。与2008年上海春季高考以“细微深处”为题的作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举手投足之间”这个题目平实温和而又出奇制胜,能切实引导考生去感悟自然,思考人生,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这个作文题,就是考学生的“积累”(包括阅读的积累、生活的积累等各个方面),有所积累,有所思考,人格修养有所历练,才能把话说好。
       同学们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变成半命题作文,然后再补充完整,范围和立意就可以确定了。比如“透过举手投足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等。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涵的精神内涵,要朝向生活的深处开掘和思考,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要求同学们不仅会要叙述,更要会议论,进行理性的思辨和分析。作文中的三个“如何对待”给我们以很好的思考方向启示。
       要想写好这篇文章,需要从材料出发,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放大”细节,把它们组织的文章中来。
       这道作文题也让我想起了濮存昕的公益广告词:
       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上那些不文明现象,或许不能药到病除……
       但是,一条公益广告就好象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
       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
       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
       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
       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
       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
       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
       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
       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
       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
       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好象奥运火炬传递一样,在每个人手中传递
       也能够汇聚所有人的热情,我相信你,相信屏幕前的你,更多地来发现,来释放自己文明的热情……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参考答案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B C A C D A B A D B D C
    13.(10分)
    ⑴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3分)
    ⑵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3分)
    ⑶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4分)
    14.(8分)
    ⑴(4分)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⑵(4分)
    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15.(6分)
    ⑴①恐美人之迟暮 ②朝如青丝暮成雪 ③老病有孤舟 ④羡长江之无穷
    ⑵史铁生
    ⑶人间喜剧

    16.(4分)
    ⑴雾的主要特点:模糊性和遮蔽性
    ⑵细节描写的艺术表达作用:①为了突出雾的特点;②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③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
    17.(3分)
    在社会生活和科学中都有模糊性。
    18.(5分)
    ①因为朦胧模糊的东西有时反而更美。
    ②因为模糊的东西比清晰的东西更能激发观赏者自由的想像,从而增强审美情趣。
    19.(6分)
    ①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
    ②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
    ③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④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20.(4分)
    例:坟墓像馒头的比喻,把贫与富、死与生的尖锐对立揭示得多么深刻、多么意味深长啊!
    21(4分)
    例:点燃激情看激情的火焰驾祥云登珠峰照耀千山万水
    传递梦想愿梦想的金凤载和谐伴嫦娥飞越四海五洲
    附作文题点评:
       一个有成就的人一定是一个擅长总结,经常反思的人;同样,一个伟大民族也是善于反省自身的民族。判定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是伟大还是渺小,是卑微还是高尚,是前途远大还是前途渺茫,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要看这个人或民族有无自我审视、自我反省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往往体现在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或一个民族的日常行为之中。
       湖北卷今年的命题作文材料简洁,启发性强,重在引导考生进行内心反省。与2008年上海春季高考以“细微深处”为题的作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举手投足之间”这个题目平实温和而又出奇制胜,能切实引导考生去感悟自然,思考人生,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这个作文题,就是考学生的“积累”(包括阅读的积累、生活的积累等各个方面),有所积累,有所思考,人格修养有所历练,才能把话说好。 
       同学们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变成半命题作文,然后再补充完整,范围和立意就可以确定了。比如“透过举手投足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等。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涵的精神内涵,要朝向生活的深处开掘和思考,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要求同学们不仅会要叙述,更要会议论,进行理性的思辨和分析。作文中的三个“如何对待”给我们以很好的思考方向启示。 
       要想写好这篇文章,需要从材料出发,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放大”细节,把它们组织的文章中来。 
       这道作文题也让我想起了濮存昕的公益广告词: 
       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上那些不文明现象,或许不能药到病除…… 
       但是,一条公益广告就好象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 
       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 
       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 
       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 
       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 
       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 
       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 
       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 
       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 
       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 
       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好象奥运火炬传递一样,在每个人手中传递 
       也能够汇聚所有人的热情,我相信你,相信屏幕前的你,更多地来发现,来释放自己文明的热情……

精彩分类
互动交流

© 2007-2017  高考语文网备案辽ICP备08005471号 

友情链接:辽宁省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