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精品高考语文资源

打造优质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距2018年高考还有 [ ] 天
精彩分类
互动交流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押题大猜想
2017-6-6
点击数:  19303
  • 年年岁岁高考相似,岁岁年年考生不同。
      作文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一道试题,既承载了高考选拔的功能,又要一定程度上体现党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将不同维度的需求内化为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考查,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指导原则。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极可能依旧会延续2016年"关注现实生活"的思路,那么作文备考就要特别注意关注生活,在体悟生活的过程中,练就透过生活现象看清其本质的敏锐目光。透过生活现象,体悟出其深刻的本质意义,有此敏锐的目光,作文便自然会进入最佳状态了。下边是小编给小伙伴汇总的梁挺福老师对2017高考语文作文的猜想,希望对你的语文作文有所帮助!
    【作文猜想一】共享经济,共治共管共谋好未来

      一、作文素材
      2016年是共享单车发展迅猛的一年,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享单车已有数百万辆。
      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于出行是一件极为便捷的事情,随着各品牌单车的不断投放,由共享单车所引发的交通拥堵、随便停放等现象,也成了让各方头疼的问题所在。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步普及化,破坏共享单车的乱象屡见不鲜。记者走访发现,并非所有共享单车都"共享"了,除被破坏之外,一些共享单车甚至变成了"私家车"。占为己有、恶意破坏、改装兜售、乱停乱走,"共"享单车,谁在"私"享?
      如何应对新生事物带来的新问题,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企业和政府都应想想解决之道

      二、构思点拨
      共享单车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治安管理、城建市容管理,甚至涉及刑法和民法的基本财产类法律问题。上述法律法规能否在骑行过程中得到良好贯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民的法律素养。
      相比共享专车,共享单车的法律问题更为细碎和贴近民生。共享单车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治安管理、城建市容管理,甚至涉及刑法和民法的基本财产类法律问题。有人说,共享单车是国民道德水平的"照妖镜"。
      在共享单车热潮喷涌的当下,很多问题已经超出了道德的约束范围,上述法律法规能否在骑行过程中得到良好贯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国国民的法律素养。这种法律素养甚至决定着共享单车经济模式能走多远。
      共享单车第一个层面上的法律问题,涉及交通和市容城建的行政管理问题。
      人们更习以为常的是有关部门对机动车的管理,对于非机动车尤其自行车的违章问题,或偶以道德问题谴责,或视而不见。但实际上,非机动车违章问题的多见程度甚于机动车,早已是交通管理的老大难。
      除了交通管理问题,市容管理问题也十分突出。
      享单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无桩停放、即走即停。这一特点让骑行更加便利快捷,也让共享单车模式得以迅速传播。但同时,无序停放、过度投放的问题已经困扰到城市管理者。
      共享单车停放在公交站台、地铁出入口、行人和机动车道、小区绿化带、盲道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来就是一个老大难的交通问题,应当如何管理?市容城建部门又该如何监管?如果尺度过大过死,可能会被诟病因噎废食,影响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专车那样;如果放任不管,有一天某一个街道会被废铜烂铁的单车占据,有一天交通会被无序行驶的单车阻塞。
      除了上述违反行政管理的行为之外,基于单车本身使用、所有等权利的问题,在更大程度上考验着国民的法律素养。
      未按要求停放、未按要求骑行,除了违反行政法规外,在民法层面上,便是一种违约行为,说到底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尤其在约束和监督机制欠缺的共享单车模式下,一般违约和侵权行为都不会被追究责任,那么诚信原则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骑行者最基本法律素养的表现之一。
      共享单车行业正在深度试水中国社会,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也考验着国民基本的法律素养。
    【作文猜想二】创意创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命

      一、作文素材
      素材(一)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于2017年2月18日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朗读者》呼吁每一个人慢下脚步,多体会与感悟生活的美好。
      素材(二)
      《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之后,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精神,为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而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素材(三)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于2013年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提笔忘字"现象越发严重的今天,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正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素材(四)
      浙江卫视的《中华好故事》节目以中华传统故事为主要内容,用知识竞赛、故事演绎、名人出题、知名校友助阵等多元化方式,来普及中华传统故事相关知识。
      《中华好故事》的节目调性概括起来就是经典文本、现代传播和少年气质,用现代传播方式阐释中华文化的经典文本,还要在这些孩子的成长上还原生动的青春人生,给节目熔铸一种少年气息。
      与兄弟电视台同类节目诸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相比,《中华好故事》在选材上并不拘泥于汉字文化范畴,民俗、风情、历史等领域均有涉及,题库主脑、节目嘉宾--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楼含松说,"我们注重与时下文化热点交融,从而拉近中华传统文化与人们的心理距离,比如一带一路、抵御外辱等,就在我们选题范围内。我们希望人文知识与现实关怀相结合,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的题型,将节目打造成有精神回味的文化节目。"

      二、构思点拨
      最近,有三档同为央视推出的节目迅速蹿红,这便是《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中国成语大会》推广了在生活中渐渐淡化的成语,带动新一代的人去重新认识它;《朗读者》呼吁每一个人慢下脚步,多体会与感悟生活的美好,这两档节目都带给人们无限的正能量,然而不少人更看好的却是《中国诗词大会》,它与《中国成语大会》类似,却又不尽相同,一句句诗词带我们遇见时间,这是最隽永,最曼妙的精神营养,令人有无穷无尽的回味。从汉字到成语,再到诗词,深挖传统文化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再度掀起热潮,成为荧屏新风景。
      2016年,综艺荧屏大战已经打响,超过200档真人秀节目展开收视厮杀。在这些各种主题的综艺节目中,文化类综艺节目显得极为亮眼。浙江卫视的《中华好故事》、贵州卫视的《最爱是中华》、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陕西卫视的《唐诗风云会》、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等节目都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广大观众喜欢的节目形式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知识,带动了传统文化的复兴。最近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以文化综艺节目为载体,通过选手比拼、嘉宾点评等模式,普及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领会中华诗词的文化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可供挖掘、创新的素材取之不尽。如今很多真人秀制作公司与其忙着在国外买版权、消费明星隐私,还不如回头挖掘民族的深厚文化,从中寻找曾经滋养我们的东西。纵观这些热播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呈现给大众,呼唤出隐藏在传统中的、能引起大众共鸣的民族DNA,找到曾经支撑民族文明前进的力量,也让娱乐综艺节目在传承文化中获得了提升,拥有鲜活的生命力。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增强这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是这个民族不断创新的智力之本,要在传统文化的创新上不断发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讲好故事。
      在当下社会,面对着多样文化思潮的冲击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一些干部群众之所以会信仰缺失、精神空虚,素质堪忧,传统文化之根和道德内涵之魂的缺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复杂的社会现状需要我们重新找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让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继续发扬光大,这就决定了对于传统文化应积极去继承创新,不断为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有区别地加以继承,有鉴别地予以创新,使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协调,来增强国家创新的软实力。
      不论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还是推动中国梦实现,都要求我们把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时代发展的需要紧密的结合起来。在今天,我们发掘阐述和创新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精髓内容,就是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践行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努力把优秀的民族文化创造的新的精神食量运用于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塑造中去,来增强我们的文化国家软实力和民族自信,赋予我们的民族文化以时代特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感染力、凝聚力。让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讲得好,群众听得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创新,传统文化才能具有生机和活力。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有"善于创新"的意识,学会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用现代人所喜爱的形式展示出来。尤其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在这个"数字时代",APP客户端、微博、微信,都可以拿来当作保存、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媒体人可以通过打造原创文化节目来,比如央视制作的《中国诗词大会》就通过将传统诗词以竞赛形式展示出来,成功地把中华传统文化与我们现代新型媒体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受到了各年龄层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广泛关注,有效提升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作文猜想三】敬畏规则,法治思维养成有必要

      一、作文素材
      素材(一)7·23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
      2016年7月23日下午,延庆区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发生一起老虎伤人事件,致1死1伤。延庆区宣传部通报称,动物园已停业整顿。另据了解,伤者下车前曾被提醒不要下车。此事发生后,网络上的各种议论一直没有消停。在这些议论中,有对不守规则的反思,有对野生动物园安全问题的审视,更有将愤怒指向老虎的。
      素材(二)1·29宁波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
      2017年1月29日下午2点半左右,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老虎伤人事件,致一人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虎山内有饲养员在喂老虎,一名男性游客越过隔离栏,跳进虎山逗虎时被一老虎拖咬,其他老虎也围向该游客。游客后救治无效,不幸死亡,老虎被也被击毙。
      此新闻一出,各种微信群微博上,就像炸开了锅一样,看了现场视频的人纷纷指责动物园疏于防范,老虎是无辜的,网上也出来各种段子:
      姜昆好不容易复出说次《虎口脱险》结果成了预言帝;
      听郭德纲的相声要钱,听姜昆的相声要命……
      老虎心说:麻痹吃个年夜饭还吃出事儿了。
      素材(三)关于废旧铁轨和小孩的故事
      有一群小孩在正在运行的铁路上玩耍,还有一个小孩在废弃的铁路上玩耍,这时一辆火车飞驰而来,它的撒车失灵了,眼看就要撞上小孩子了,它只有选择换道开到废弃的铁路上,或者继续开在运行的铁轨上,如果你是司机你会如何选择?

      二、构思点拨
      这种材料带有很明显的任务,在任务目的驱动下,根据材料,可以有如下立意:從动物园管理层面来看,可以赞同"对野生动物园安全问题的审视"这一观点,由野生动物园的安全问题说开,无论是景区安全问题、生活安全问题乃至社会安全问题都值得重视,不能玩忽懈怠,更不能总是以生命为代价来敲响警钟。由此及彼,以小见大;从伤者的行为层面来看,可以认同"对不守规则的反思"这一观点,从女子无视园区规则的行为延伸到中国社会普遍存在乱闯红灯、乱过马路、乱插队、公共场合吸烟、医闹等不守规则的现象,从而警醒人们增强规则意识;从网友的议论层面来看,可以针对"更有将愤怒指向老虎"的观点展开议论,指出面对问题要理性思考,认真反思,而不是调侃,更不是恶意中伤。当然,行文也可以辩证分析,关键是要紧扣材料,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老虎吃人,即为常识。在老虎出没的园区与之保持物理隔离,即为规则。当跨越规则红线的那一步迈出之时,悲剧已在所难免。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步入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从来离不开规则的匡正。无处不在的规则确保我们永续繁衍、社会不断繁荣。规则规范的社会整体秩序,对个体而言往往体现为约束。因此,有人就乐于在"小小不言"处打破规则--闯个红灯、插个队--获得一些便利,赢得些许小利。
      当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无伤大雅"的违规不以为意,甚至习以为常时,个别人的违规就演变为集体行为的失范。甚至有的时候,我们在共同打破规则的同时,还"巧妙"地相互磨合出一些陋习,比如"人不看车、车不看人、大家都不看灯"的"中国式交规"。
      殊不知,违规的成本是巨大的。还以交通为例,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80%以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通违法行为大量存在。
      "不懂事"的老虎以它的生物本能,打破了我们超越规则的任性。血盆大口警示我们,规则是带电的高压线,容不得半分侥幸和小聪明。无规矩不成方圆,遵守规则对个人来说关乎修养,对家庭来说关乎家风,对社会而言关乎秩序。
      血的教训不能只让我们想起猛虎伤人的常识,更应在内心深处刻下对规则的敬畏。社会的公序良俗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无不系于每个人对常识与规则的慎思笃行。
      比老虎更可怕的是一个人对规则的蔑视;守规则,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路……
      对于素材三的例子,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转换火车轨道,牺牲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玩的小孩。无论从道义上还是情感上讲,以一个孩子的代价来挽救大多数孩子的生命会是大多数人的理性决定。
      但是,你是否想过,那名选择在停用铁轨上玩的小孩显然是做出了正确决定--在安全的地方玩?然而他却必须为那些选择在危险的地方玩的无知的朋友们而去牺牲。
      人们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错就是错,对就是对。那些孩子既然选择了正在运行的铁轨上玩耍,就自然要对可能迎来火车的危险做承担,而不是为了所谓多数人的利益去牺牲做了正确选择的孩子的性命。不然公正为何物?明确反对:为了集体利益可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了多人利益可以牺牲少数人利益,更何况是在这种对错分明的情形里。公正在于其有明确性,而不是可根据利益得失而更改。
      生命的价值也不在于数量的多少,每个人的生命都应得到尊重。那么更不应该由正确的人来为犯错的多数人买单,为了公平。
    【作文猜想四】网络热词,文化价值取向新潮流

      一、作文素材
      2016年,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都是套路、撩妹/汉、洪荒之力、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蓝瘦香菇、老司机、厉害了我的哥、感觉身体被掏空、一亿小目标、北京瘫等成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的舆情热度最高的十个网络流行语。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网络热词并不是2016年的新词,而是在2015年或更早之前就已经出现。只是在2016年舆情热度较高,也成为网络流行语,比如吃瓜群众、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你开心就好等。
      对于多数网络流行语能符合雅俗共赏的标准,反映时下社会的万千变化。"洪荒之力""小目标"等就同时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商务印书馆等机构联合推出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也入选《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和百度热搜年度榜单。
      2016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电视专访时表示:"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1个亿。"深受震动的网民纷纷转发,"小目标"成为网络热门词语,甚至出现了名为《小目标》的网络歌曲。王健林的"小目标"实际上是网友眼中的"宏伟目标",于是网友们有的笑谈、有的吐槽、有的自嘲。再比如,网络流行语"吃瓜群众"可以表示自嘲或互嘲,表示一种事不关己、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看热闹的状态。

      二、构思点拨
      网络流行语的定义较为模糊,一般指一定时期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客观环境的催化下,由特定事件或话题引出,与公众心理思潮和社会活动倾向相契合,从而在互联网推动下盛行的词汇、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群模式。它反映出特定时期的社会变迁、社会心态以及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的情绪。
      网络流行语,到底是不是一种语言上的"病症"?这个话题似乎已争论多年。如果说它们都是语言的"毒瘤",显然有一棍子打死之嫌,因为毕竟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已在口耳相传中"扶正",得以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语言丰富性的有益补充,如"给力""蛮拼的"等等。但无论如何,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对于我们的一大影响是,终究患上了"语言贫乏症"。
      有人曾对古人的表达和我们的网络流行语做了一番对比: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貌比潘安""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古人形容人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獐头鼠目",我们只会说"矮穷矬""颜值低";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也许这种对比有些极端,但如果有一天你张口闭口只会习惯性地说"高富帅""矮穷矬",会不会也被自己表达的匮乏惊呆了?
      网络世界无穷尽,现代传媒的传播作用和影响不可小觑。一些网络热词之所以迅速被传播,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民的搬运作用。一些热衷于炒作网络热词的推手也正是利用这一点,让一些粗鄙的"网络流行语"蔓延网络。
      许多人无疑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使用流行语,可长期浸淫其中真的不会受影响吗?流行语是特殊心境的反映,但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反作用,让我们逐渐习惯并认同其中承載的消极价值观。不少人坚信网络是绝对自由之地,任何言论都可通过它自由传递。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更像一套有效的信息筛选机制,网友根据信息的点击率和阅读量等指标选择所需信息。网络流行语也一样,对那些早已树立起独立、清晰、健康价值观的人而言,它们不过是过眼云烟,可对那些于生活全无方向感或对生活失去信念的人而言,这些消极的调侃则可能是精神的鸦片。
      或许我们应该相信语言的"自净能力",不用过于担心害怕,因为从古至今语言一直在融合、创新、淘汰,最终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但毕竟语言也是一种文化,对于个人来说,选择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文化内涵乃至思想深度,而聪明的人,总会在泥沙俱下的"潮流"中挑选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放任自己陷入"流行"的漩涡。

© 2007-2017  高考语文网备案辽ICP备08005471号 

友情链接:辽宁省实验中学